【研究所简介】
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的特色研究方向,是从物理角度出发,以数据分析作为辅助,基于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构建生物体系分子层面的认知体系。特色研究方向:(1)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算法创新,成像大数据分析,软件研发;(2)系统与信息生物学:整合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其他各类生物组学;(3)力学生物学:细胞力学,单分子动力学,单细胞动力学;(4)物理生物学:光生物学,量子生物学、成像,合成生物学,人工生物系统。
【课题组简介】
陆扬懿,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期间在清华大学李隽教授指导下进行重元素分子的光电子能谱研究。2013年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仲冬平教授指导下从事光生物酶中的超快反应动力学研究,于2018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8-2021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同期访问上海交通大学超快科学中心,进行超快光生物学相关合作研究。2021年秋加入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并于2022年获得“启航学者”启动经费支持。2025年开始担任特聘研究员。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Journal of ChemicalTheory and Computation等国际专业期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受邀担任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and Computation杂志青年编委。2023年获得唐敖庆理论化学青年奖。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量子生物学,和生物体系的多尺度反应动力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包括:(1)基于时间无关的变分原理建立了多态密度泛函理论(MSDFT),将电子基态与激发态置于同等地位。MSDFT的建立将密度泛函理论推广为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2)系统地发展了光生物体系中的多尺度反应动力学理论,提出并在实验中验证了相空间遍历性破缺效应(Ergodicity Breaking)。课题组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一代量子化学计算模拟方法,专注于解析生命活动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同时,课题组应用这些方法研究生物和化学体系中富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包括光酶和光受体蛋白生理功能的微观反应机制,以及化学和生物中的量子反应动力学。
【工作内容】
1. 在课题组组长指导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2. 独立或协助申请各级基金项目;
3. 协调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协助课题组组长进行实验室管理;
4. 协助指导实验室研究生和研究助理的科研工作。
【任职条件】
1. 已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科研论文(SCI)。
2. 具有以下任一领域研究背景,并致力于从事相关研究:1)计算物理学;2)计算数学;3)计算机科学;4)化学;5)计算生物学。
3.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1) C++; 2) Python; 3) Julia; 4) Fortran。
4. 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心,工作勤奋、踏实,良好的沟通及学习能力。
6. 需满足以下任意条件之一:
a. 有量子化学方法开发的经验;
b. 有大型科学计算程序设计和开发的经验;
c. 有数值计算、应用数学或计算数学背景;
d. 有很强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
【待遇支持】
1. 薪资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厚待遇,包括国家规定的相关福利、五险一金等基本待遇,具体薪酬根据应聘者资历和成果面议;
2. 人才补贴:实验室全力协助申请各类人才引进项目和补贴;
3. 生活支持:落户、住房、子女入园/学等按照实验室相关规定执行;
4. 科研保障:提供国际水准的研究条件,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充足的研究经费、精良的实验仪器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
【应聘资料】
1. 完整的个人中文或英文简历(PDF),包括个人科研兴趣、职业目标、主要科研技能、科研经历及成果和所获奖项等;
2. 学历、学位证明扫描件;
3. 代表性成果全文(博士后提交);
4. 三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博士后提交);
5. 其它能够说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