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介绍
苏伟,清华大学临床教研系列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公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2021年及2023年在HarvardMedical School分别获得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Global Clinical Scholars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课程认证。
现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脑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委、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互联网医学分会委员、北京脑血管防治协会感染性疾病与脑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神经重症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担任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特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近年来,课题组主要从事脑卒中综合诊疗与再生康复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围绕智能响应生物材料、柔性可降解器件、神经调控和干细胞等方面,开展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系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在Immunity、Strok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materials Research、The JournalImmu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等高质量Top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基础扎实,科研经费充足,为博士后独立开展研究提供保障。课题组与哈佛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保持良好合作,支持团队成员出国学习交流。
二、研究方向
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理工科优势,与多个院系开展深度合作和医工交叉融合。同时,课题组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针对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再生的核心理论、临床实践难点和关键工程技术,面向脑卒中综合治疗这一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开展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新一代植介入技术在卒中精准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开展靶向递送生物材料-柔性电子器件-脑机接口在神经再生修复转化研究;
(3)开展多模态感知调控刺激、干细胞及外泌体在脑保护与功能重塑中机制研究。
招收的博士后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与仿生学、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学分析等。长期面向高校和研究所持续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三、岗位职责
在合作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课题,协助指导学生,产出高质量学术论文或拥有转化前景和价值的发明专利。
四、任职资格
基本条件:
(1)品学兼优,身体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行,热爱祖国的卫生事业,具有较强科研工作能力;
(2)入站时年龄在35周岁(含)以下的人员;
(3)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不能超过3年;
(4)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招收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6)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交流以及写作能力,在本领域主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7)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刻苦勤奋的工作作风。
优选条件:
至少应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1)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质量SCI论文(IF>10);
(2)攻读博士期间,以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级研究课题并能体现其贡献;
(3)攻读博士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等。
五、支持政策
岗位待遇:
1. 执行清华大学博士后标准薪酬和待遇基础上,待遇从优。
2. 积极支持条件优秀者申请国家“博新计划”、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以及其他多种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支持博士后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申请。
3. 提供可租住的博士后公寓并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享受全国博管会关于出站博士后户口迁移及家属户口随迁等政策,在站期间表现优秀且出站时符合医院招聘条件者医院将优先录用。
个人发展与培养
1. 充分考虑博士后的职业发展,积极支持并帮助其申报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提供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的机会;
2. 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可推荐北京及其他城市相关科研机构的固定研究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