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带头人:薛伟,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激光加工机器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瓯江实验室高端医疗器械PI。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主编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其中2件为美国发明专利。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0余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团队情况:团队拥有激光加工机器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激光基地)、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浙江-俄罗斯(温州大学)超快激光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平台。依托激光基地,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了具有独立事业法人性质的“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简称激光研究院)。
团队矢志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秉承“激扬创新 光耀智造”的发展理念,目前形成了以激光制造学科为主体,激光基地为主阵地、激光研究院为主战场的“一体两翼”科技创新格局。现有科研人员50余人,其中顶尖人才3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级人才9人,博士34人。近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76项,总经费达2亿元,其中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获得各类奖项19项。
二、依托单位
瓯江实验室
由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温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厅主办的浙江省实验室。实验室聚焦“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锚定“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建设目标,5年投入68亿元,10年带动全社会投入200亿元,汇聚不少于15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任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任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瓯江实验室位于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核心区(温州高新区),总规划用地600亩。作为温州打造科创高地的“塔尖重器”,瓯江实验室将发挥科研和产业优势,围绕组织器官再生与重塑、眼疾病与视觉功能康复、脑疾病与认知功能康复、再生医学材料、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等主攻方向开展前沿研究,着力突破相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任组织器官再生与重塑研究集群学术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瞿佳、吕帆教授任眼疾病与视觉功能康复研究集群学术带头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宋伟宏任脑疾病与认知功能康复研究集群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任再生医学材料研究集群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任高端医疗器械(装备)研究集群学术带头人。瓯江实验室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聚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加快取得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带动生命健康产业,建成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级新型科创研发机构。
温州大学
学校现有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二大门类,设有20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拥有全职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国家引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人才34人,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入选人才180人。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24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生态学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7个。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科研重点项目41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8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
三、招聘岗位
1、根据岗位匹配性和个人意愿可选择入职温州大学或瓯江实验室。
2、所需专业及研究方向:
高端医疗器械(生物传感与检测、诊疗与装备、生物3D打印等)
激光制造(光学工程、激光加工与器件、激光3D打印等)
机械工程(机械电子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技术等)
3、人才引进类别:
(一)领军人才
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领导能力,所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
(二)瓯江人才
在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具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学术组织管理能力,能开展高层次学科建设工作和学术活动的人才。
(三)学术骨干
学术骨干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或优秀教学成果,具备学科建设团队或优秀教学团队骨干的能力和水平。
(四)博士后
在海内外高校获得博士学位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四、联系方式
1、个人简历及业绩支撑材料请发送至:
电子信箱:******** / ********(注明:姓名+学历/学位+毕业学校+专业+应聘岗位);
2、相关待遇请咨询蔡老师,联系电话:******** 侯老师,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