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毁约:大学生就业潮中的新危机

来源:丁香园
日期:2007-08-21

        据报道,近几年就业协议的违约率正在持续攀升。日前记者在上海某重点大学了解到,该校每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毁约率都在10%左右。在这些违约学生中,签约单位不乏知名企业。同时,记者也在不少高校的BBS上见有众多毕业生打听违约金价格的帖子。

       未签约先问违约金 大学生求职毁约心态蔓延

     “急!急!急!有谁知道某某银行的违约金是多少吗?春节前就要我签协议了,请哪位知情的‘大虾’ (网友对网络爱好者的昵称)帮帮忙。”近日,不少类似于这样的消息出现在了各大校园的BBS网站上,大学生没和单位签约,先问违约金成了校园里的一件奇怪事。

  笔者通过BBS留言,联系上了其中一位署名为“你到底要不要我”的大学生。这位姓沈的交大大四学生告诉笔者,最近他为签约伤透了脑筋:已经拿到录用通知的那家单位要求在年就要他签约,而另外两家中意的单位还在面试中,是“签约”还是“不签”让他头疼,放弃这家不错的单位太可惜,可他还是想再找找有没有更好的单位。最后他选择先和这家单位签约“保底”,如有更好单位再毁约。为了把握毁约带来的“风险”,他到处打听这家单位的违约金。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小沈这样的同学为数不少,“毁约心态”已经在求职大学生里开始蔓延。他们大多由于用人单位要求年底签约,于是在选择余地很小的情况下,做好了先签约再毁约的准备。为此,他们把毁约当作了一个程序来操作,并且仔细地衡量其风险和成本。

    大学生:反正毁约成本不高

    来自某高校的学生小闵告诉记者,身边同学中毁约者不少。之所以毁约,主要原因是:由于三四月份求职心急,碰到自认比较好的单位,在没有对其充分了解和考虑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约了。而后一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只能选择违约了。小闵说,反正现在毕业生的工资不算高,违约金有规定不得超过员工月工资,所以不过就是2000元左右,有时甚至才1000多元,找到更好的工作后,这笔违约金还能赚回来。

  企业:这是没有诚信的表现

  在谈及毕业大学生违约时,一家台资企业负责人非常不客气地指出:这就是没有诚信的表现。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便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已为签约者准备好了岗位、办公桌等,但是到了6月份,突然被告知:因考上公务员,不来这里了,这样搞得企业很被动。这时,企业再去招聘真是费时又费力。他指出,学生手中的就业协议书应该尽快向正式的劳动合同转化,并将工作地点、岗位、薪酬以及违约责任、解决办法写明。

  指导老师:毁约让人喜忧参半

  某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心理比较浮躁,对自身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判断,而且在求职时也存在攀比心理,往往看见周围同学签约,便急急忙忙扑向招聘会,逮着一家算一家。此外,有的学生即使找到旁人看来很好的工作,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支配下也会违约。于是,在大学生就职签约高峰来临之际,首批签约者纷纷开始毁约,形成令人尴尬的局面。

  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对此认为,大学生求职不能抱着“毁约心态”,更不能搞这样的“程序化操作”,大家都这样搞会给就业造成太多不必要的动荡;不过,大学生在求职中考虑到毁约的成本,也反映出大学生在求职中的“维权”意识在加强,这是让人值得高兴的地方。

[作者:chy771219    编辑:]